0%

《遥远的救世主》读书笔记

神即道,道法自然,如来。

  1. 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

  2.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:越是头脑简单的人,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,而头脑复杂的人,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。

  3. 生存法则很简单,就是忍人所不忍,能人所不能。忍是一条线,能是一条线,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。

  4. 只要不是我觉到、悟到的,你给不了我,给了我也拿不住。只有我自己觉到、悟到的,我才有可能做到,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。

  5.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,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,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。 —— 尼采

  6. 弱势得救之道,也有也没有。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,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、等级,此乃天道,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。无弱,强焉在?一个‘强’ 字,弱已经在其中了。故而,佛度心苦,修的是一颗平常心。

  7. 你的前途在哪儿?就在无明众生,众生没有真理真相,只有好恶,所以你才有价值。觉悟天道,是名开天眼。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,一双剥离了政治、文化、传统、道德、宗教之分别的眼睛,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、文化、传统,把被文化、道德颠倒的真理、真相颠倒过来,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,这就是钱,就是名利、成就、价值,随便你能说的什么。

  8.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:技术、制度和文化。小到一个人,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,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,弱势文化造就弱者,这是规律,也可以理解为天道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,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名望破格获取的文化,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。

  9. 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:一、生存,得活下来。二、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,让心有个安。

  10. 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也,有术无道,止于术。

  11. 这个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,那还叫众生吗?那该叫天国了。

  12. 这个年代,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,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。

  13. 如果养儿就是为了防老,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了,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,那是交换

  14.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,是辩证逻辑的障碍,我无意摧残女人,也不想被女人摧残

  15. 有招有术的感情,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了,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该是什么?就该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

  16.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,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,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。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,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,易懂,易用,成了流行品种

  17.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:技术,制度和文化。小到一个人,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。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。强势文化造就强者,弱势文化造就弱者,这是规律,也可以理解为天道,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

  18. 你不知道你,所以你是你,如果你知道了你,你就不是你了。你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,所以你活成了现在这个样子

  19. 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,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

  20. 生存法则很简单,就是忍人所不忍,能人所不能。忍是一条线,能是一条线,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

  21. 咱们翻开历史看看,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?没有,从来就没有。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,被救的救了人。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,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。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,在家靠父母,出门靠朋友,靠上帝,靠菩萨。然而靠山山会倒,靠人人会跑,只有自己最可靠。按照规律办事,你就是自己的救世主

  22. 想干成点事就记住两句话,别把别人不当人了,别把自己太当人了

  23. 什么是为人处世之道,随缘惜缘不攀缘

  24. 道理和知识是没用的,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,用才有用

  25. 觉他,是有可能更好的谋生,没有谁可以普度众生,很多东西不必当下明白,信息储备也只是有用的一个条件

  26. 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。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,能够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,那他的功效就在于,启迪人的觉悟,震撼人的灵魂,这就是众生所需。就是功德,名利,市场。精神拯救的暴利,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。不用像贩毒一样耍花招,没有心理成本,没有法律风险。

  27. 不是说谁本应该成为哪种人是规律,而是说谁本应该成为哪种人是条件的可能,因果不虚。因果是规,是律,不可思议

  28.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,一是生存,得活下来;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,让心有个安住

  29. 你的前途在哪儿,就在无明众生,众生没有真理真相,只有好恶,所以你才有价值

  30. 神就是道,道就是规律,规律如来,容不得你思议,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。

  31. 有道无术,术尚可求,有术无道,止于术

  32. 天下之道论到极至,百姓的柴米油盐;人生冷暖论到极至,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。

《自嘲》
本是后山人,偶做前堂客,
醉舞经阁半卷书,坐井说天阔。
大志戏功名,海斗量福祸,
论到囊中羞涩时,怒指乾坤错。

《悟》
悟道休言天命,
修行勿取真经。
一悲一喜一枯荣,
哪个前生注定?
袈裟本无清净,
红尘不染性空。
幽幽古刹千年钟,
都是痴人说梦。

丁元英回答道:“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,晚辈就斗胆妄言了。所谓真经,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,可悟不可修。修为成佛,在求。悟为明性,在知。 修行以行制性,悟道以性施行,觉者由心生律,修者以律制心。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,住因住果、住念住心,如是生灭。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,无欲无不欲,无戒无 不戒,如是涅槃。”
智玄大师含笑而问:“不为成佛,那什么是佛教呢?”
丁元英说:“佛乃觉性,非人,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。人相 可坏,觉性无生无灭,即觉即显,即障即尘蔽,无障不显,了障涅槃。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,圆满即止,即非无量。若佛有量,即非阿弥陀佛。佛法无量即 觉行无量,无圆无不圆,无满无不满,亦无是名究竟圆满。晚辈个人以为,佛教以次第而分,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,道法如来不可思议,即非文化。从浅义 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,善恶本有人相、我相、众生相,即是文化。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、以幻制幻的善巧,虽不灭败坏下流,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。”
智玄大师说:“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,施主参意不拘经文,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。以贫僧看来,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,离得道只差一步,进则净土,退则凡尘,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。”
丁元英说:“承蒙大师开示,惭愧!惭愧!佛门讲一个‘缘’字,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,不进不出,亦邪亦正。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,与佛而言我不可 得道。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,装了斯文,露了痞性,满纸一个‘嗔’字。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,只为讨得一个心安。”

赏包辣条吃吧